奇迹小说

英国统治(1)

书名:印度次大陆:文明五千年本章字数:1774

欧洲国家之间的竞争推动着17世纪以降欧洲帝国强权向国际扩张,而这些竞争也投射到全世界。英法竞争在18世纪中期产生了特别重大的影响:英国终结了法国在加拿大的统治;北美13个殖民地在法国协助下反抗英国统治;英国在印度东部建立属地统治。征服印度领土,正是发生在英属东印度公司军队与其印度盟友对抗法国东印度公司与其东印度盟友的时期。这是英属印度帝国的开端。

在欧洲和加拿大,法属国家和英属国家的战争方兴未艾,法国东印度公司与英国东印度公司也在印度掀起战局,并将双方的印度盟友牵连其中。因此在印度,英法的竞争并非两国政府直接对抗,而是通过商人和印度王公组成的联盟。这些印度王公给予商人贸易优惠,并出租海岸小块地区作为贸易站。这些地方虽被称为商馆,但并非商品制造地,而是仓储场所,因负责管理的东印度公司商务代表被称为馆员而得名。某些商馆配备武力,由欧洲军官带领印度士兵守卫。贸易公司的武装力量,现在成了战争实体,也将印度政府和军队卷入英法的商贸与国家竞争之中。长期复杂竞争的最后结果,是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军队在罗伯特·克莱武的带领下,于公元1757年在普拉西击败了莫卧儿帝国的孟加拉总督西拉杰·乌德·达乌拉。克莱武的胜利是因为事先与西拉杰·乌德·达乌拉的两名将领订下秘密协定,两人按兵不动,克莱武则以其中之一的米尔·贾法尔取代西拉杰·乌德·达乌拉,成为孟加拉总督。不到数年时间,英国东印度公司成了孟加拉实际上的共治者,并获得了德里莫卧儿皇帝的敕令,权力正式得到认可。莫卧儿皇帝赐予英国东印度公司迪万尼权,与既有的政治、军事管理者并行。这一情况前所未闻:一家英格兰来的商贸公司,在印度皇帝授权下,变成孟加拉的统治者。某种意义上说,英国东印度公司是莫卧儿的诸侯之一,但这不过是为公司的军事力量和外交策略披上了一件合法外衣。

在之后的岁月里,英国人总爱说他们稀里糊涂地就在印度建立了一个帝国。然而过程并非这句话所暗示的那般轻率和清白。英国东印度公司过去确实想效仿荷兰掌控领土,却未成功——荷兰人在锡兰统治着大片土地,而锡兰王国则撤退到内陆山区。英国统治印度的直接原因是英法在世界范围内的争霸,两国的东印度公司也加入争霸,而英国接管了孟加拉的财政管理权,这是始料未及的结果。

无论如何,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转变都是深刻的:从一家在印度海岸拥有微不足道的领土以获利的贸易公司,转变成了一个治理型政权,治理着广阔而不断扩大的农业领土,它必须向这些领土征税,并在其上维持法律和秩序。这是“东印度公司统治”时期的开始。从176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接管孟加拉财政管理权,到1858年印度民族大起义被镇压,约有一百年时间。镇压起义后,英国政府结束了“东印度公司统治”,改为“直辖统治”,意即英属印度改由英国政府直接统治。“直辖统治”同样延续近百年,从1858年起到1947年印度独立为止。

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创造出全新的帝国。先前的外国统治者都是以征服者的身份带着陆军来的;这次却是从商贸公司转变成领土统治者。先前入侵者进入印度后开始定居,视印度为自己和后代的家园;英国人则派出十七八岁的年轻男性担任文官和武官,但他们都计划在退休后回归英国,仍将英国视为自己的家乡,留在印度的,多是大批英年早逝而不得不葬在印度的部分英国人。虽然不时浮现出采取殖民美国、加拿大和南非的模式来殖民印度,但英国东印度公司还是忍住了。东印度公司不希望大批自视甚高的欧洲移民与占人口多数的印度人发生冲突,因为这类冲突将危及英国统治。出于同样的理由,英国东印度公司也尽力阻止官员以外的欧洲人前往印度,包括传教士。事实上,英属印度政府中的欧洲人始终相当少——文官约有3000到5000名,军中的欧洲人相对较多——负责督导一大群印度雇员。他们与家乡的联系仰赖船只,尽管船只的设计和航速有所改善,但航程通常仍需六个月。这种相对快速的沟通方式造就了全新的帝国:人数不多的英国东印度公司职员在英国出生、受教育并归葬英国,但成人后的大半时光却在印度度过,在远在伦敦的公司总部——东印度大楼的指挥下,参与行政管理或参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商贸活动。基于以上原因,英国治下的印度与欧洲的关系,在政治、组织和宗教特征上,都和印度与伊斯兰世界的关系截然不同。同时,印度作为扩张中的大英帝国的殖民地,其统治情况相较于其他的英国殖民地,如加拿大、北美13个州、澳大利亚、新西兰、西印度群岛乃至稍晚的南非等,迥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