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实用性知识

书名:大象与国王本章字数:2353

战象的捕捉、训练、驾驭和饲养工作,不仅依赖相关的知识储备,还需要了解如何在战斗中管理和部署大象。这些知识由各国国王设立的战象机构的管理人员掌握。战象制度的扩散必然基于大象知识的传播。为了理解这一情况,我们需要深入研究有关大象的这套知识是如何形成、呈现、维持和代代相传的。

然而,我们对大象知识的理解是零散且不完整的。原因有二:首先,大象知识的构成非常复杂。为了饲养大象,驯象师不得不掌握非常专业的实用性知识,涉及大象及其管理的诸多不同方面。在驯象过程中,驯象师需要让大象适应人的存在、火、战斗的声音、新的食物种类、命令的语言等。其次,古代印度以书面形式记录历史是少数人享有的特权,而这些人绝大多数是宗教专家,他们和大多数未受教育的驯象师之间缺乏密切的社交往来。他们的兴趣和视角不同于那些拥有大象知识的、从事实际工作的群体,但却影响着文字记载。有时,有关象学的书面记载脱离了实用性知识,成为纯粹的理论发挥。因此,作为文献研究和解读的一种原则,我们必须尽可能准确地判断实用性知识和正式书面知识之间的差距。

在本章中,我将分析由国王供养的大象管理人员所掌握的有关大象的实用性知识,以及用梵文书写的有关象学的正式文献,来探讨实用性知识和象学之间的关系。然后,本章会分析有关大象知识的两部最好的文献,即梵文文献《政事论》和波斯语文献《阿克巴则例》。这两部文献的诞生时间相隔一千年以上,都与实用性知识有着密切的关系。最后,我们就可以更好地分析战象制度在印度和其他地区的传播过程了。

获取并饲养大象需要一个庞大的团队。本章我将仔细论述《政事论》和《阿克巴则例》中记述的大象管理人员的细节情况;基于此目的,我们有必要确定需要专门知识的关键职位,即前述的捕捉、训练、驾驭和饲养等。据此,大象管理人员被分为猎象师、驯象师、驭象师和医师。他们的责任在某种程度上会有所重叠。比如,象夫陪伴大象的时间最长,同时还负责饲养大象,监测其健康状况,根据大象的情况适当改变其喂食条件,还要治疗一些小病。猎象师和驯象师也可能会成为象夫。象夫几乎总是需要一名助手协助其工作,还要在他休假时接替他的工作。另外还需要割草工人为大象提供饲料。

这些专门技术依靠学徒制代代传授,通常以父子或叔侄的传承关系而形成世系。经过一百多代人,战象知识历经三千年的塑造和传播,一直传承到现在。除了医师是特例,上述这些象学知识都是在缺乏书面记录辅助的情况下,在不识字的专业人员之间进行传承的。

如我们所见,《摩诃婆罗多》的故事以位于多阿布地区或恒河上游的象城为中心。这表明战象战士和象夫大都来自生活在东方的那些民族。该地区呈弧状,自北方的喜马拉雅山脉延伸至南印度的森林;简言之,他们来自季风森林区的大象栖息地。这些民族通常会被划分为已命名的族群和未识别的蔑唳车蛮族。毫无疑问,我们可以发现象夫来自这些喜欢森林动物的森林民族。因此,森林民族可以成为猎象师、驯象师和象夫,可以在王室中获得职位,并将其职位传承给亲族,形成掌握大象专门知识的世系。这样的世系会成为王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将给出证据,表明印度的猎象师和驯象师曾为亚历山大所获,同时也为他的那些希腊化继承者所寻求。而印度的象夫和印度象一起,最远曾行至叙利亚的塞琉古王朝和埃及的托勒密王朝统治的区域——甚至可能更远。有详尽的证据表明,北印度的象夫曾将他们的知识传授给南印度的当地人。同时,印度的象夫还培训了斯里兰卡和东南亚的象夫。有直接证据表明,明朝时东南亚诸国曾将象夫连同作为贡物的大象敬献给中国皇帝。这意味着,就使用战象的国王而言,猎象师和驯象师尤其是象夫的那些非书面知识都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产。同时,这也意味着印度的象夫、猎象师和驯象师将这些非书面的知识进行了具体的展示和传播。

甚至,就连“象夫”这个词似乎也表明,这个为国王服务的下级职务有着重要的战略价值。象夫的英文单词“mahout”对应印地语的“mahāvat”一词;该词源自梵文“mahāmātra”。梵文中该词的意思清晰明确:“mahā”指一个重要的人,“mātra”指量度。这意味着,这是王室的高级官员,比如大臣或顾问。阿育王铭文和《政事论》中使用“mahāmātra”一词代表政府高级官员。因此我们会感到惊讶,驭象师和王室的高级官员为同一个词所指代。迈尔霍费尔觉得这两种含义之间似乎没有关联。在印度俗语和巴利语中,另有其他不同的词来表达大象管理人员之意;因此迈尔霍费尔推测,可能有一个非雅利安语的词汇影响了“象夫”一词的表述。然而即便如此,“象夫”最终还是使用了“mahāmātra”这个重要性很高的词汇。同时,在《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两大史诗,以及法律文书《摩奴法典》中,表达象夫也普遍使用“mahāmātra”一词。其他文献尤其是《政事论》,会使用“hastipaka”一词来指代驭象师,但“mahout”及其源词似乎更为主流,如《阿克巴则例》中使用的也是“mahāwāt”一词。虽然象夫为国王的低级官员,而且几乎只负责饲养大象,但是从其指代用词可以判断,人们意识到象夫是具有重要价值的资产,也是最重要的军事资产。

目前,依据皮尔斯·洛克、苏伦德拉·瓦尔马和其他人的著作可知,现在已经有了关于象夫群体的民族志研究,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和历史记载相对应。尼古拉斯·莱内指出,阿萨姆的卡姆提人使用歌曲和音调训练大象,这与麦加斯梯尼所述孔雀王朝的情况相同。诸如此类的连续性十分明显。莱内的著作还展示了一些地方信仰——东南亚卡姆提人的风俗——也融入了象夫的习惯。比如,人们有这样一种观念:森林幽灵栖身于大象的毛发之中,想要驱赶就必须用火烧大象的毛发。由于战象制度在地理空间上传播广泛,所以必然会出现显著变化,形成带有地方特征的实用性知识。同时,由于这种实用性知识的本土化属性与书面文献之间存在差距,因此重构这种传统的历史肯定非常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