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进行印度化的王国和大象(1)

书名:大象与国王本章字数:1586

研究进行印度化的王国面临一个悖论:有关他们早期历史的资料大多来自中国而非印度。虽然印度是这些国家的宗教和王室制度的主要来源,但他们一直与中国保持着外交关系。东南亚的国王会采用梵语名字,并且会在纪念性的建筑上刻上梵语铭文。在这些王室铭文里,印度一直都是这些王国的参照对象。有一块铭文提到柬埔寨国王的名声已远播至南印度的甘吉布勒姆,还有铭文记载一位国王已征服了远至印度河流域的土地。另一方面,印度的资料将东南亚描述为“黄金之地”或“黄金大陆”,但除此之外就很少提到东南亚国王和王国了。我们不得不依靠中国的外交报告以及诸王国的梵语和本土语言铭文了。

进行印度化的王国最早可能是出现于公元1世纪的扶南国,它覆盖了现在中南半岛的越南和柬埔寨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扶南”听起来是一个中国式的名字,那是因为我们是通过中国的资料来了解扶南国的,但其实,“扶南”之名可能对应着高棉语中的“phnom”一词,意为山峰或丘陵,如同今天柬埔寨的首都金边。有一份资料表明了扶南进行印度化的特征,其中提到该王国是由一位名叫㤭陈如的婆罗门建立的,他迎娶了该国的一位公主。她是一位那伽的女儿,而那伽为“眼镜蛇”或“龙”之意。但是,这份资料出现的时间远远晚于它所述事件的发生时间,而且可能是在事件发生很久后才形成的普遍共识。我们掌握的关于这些国王自身情况的梵语铭文,也要比王室谱系推算出的公元1世纪要晚很多。不过,这个时间与湄公河三角洲扩大的定居点的考古遗迹相一致。王国进行印度化的时间持续了很久,长达1 500年甚至更久,并产生了延续至今的影响。

进行印度化的王国拥有非常珍贵的书面记载和纪念性的建筑实物,现在又有大量考古记录作为补充。这些资料不仅包含进行印度化的王国本身的历史,还包括东南亚青铜时代的史前记录。有了这些资料,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前国家社会采用印度王权制度的背景,以及进行印度化的王国的形成过程。

我们不清楚印度王权制度如何被东南亚新兴的王国采用,但很了解王权制度形成的历史条件。青铜器和纯铜器制造,以及水稻栽培,是王国兴起的两个主要先决因素。海厄姆对东南亚的青铜时代做了非常重要的研究综述;根据他的论述,前者约在公元前2500年传到中南半岛,后者约在公元前1500年才开始出现。

在中南半岛,铜和锡都很普遍,青铜器很早就开始在此地制造了,而冶炼和铸造技艺可能源自中国北方,那里广泛使用着青铜器。东南亚青铜器的生产质量非常高,其中鼓和锣更是制作精良。这些器物属于东山文化,得名于越南北部第一次发掘出青铜器的东山遗址;海厄姆将东山文化的时间跨度确定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1世纪之间。这些鼓和锣可能是东南亚独特音乐传统的开端。如印度尼西亚的乐团,人们使用名为“甘美兰”的乐器;这些乐器具有地区特色,与中国和印度的音乐截然不同。这些铜鼓制作得非常精细,使用脱蜡法以黏土制范铸造,然后装饰上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的形象。在考察了整个东南亚青铜鼓的资料后,我发现一条有用的线索,可以了解战象在该地区的兴起情况。

赫格尔发表了第一篇有关165面金属鼓的系统性研究,到了另一位学者帕门蒂尔的研究中,已知铜鼓的数量增至188面;到郭鲁柏参与研究的时候,东山遗址已被发掘,郭鲁柏可以将青铜鼓等金属制品和其他文物建立起概念上的联系。分析这些出版物中的铜鼓插图,我发现鼓上有许多动物的形象,尤其是各种各样的鸟类、鱼和鹿,但只有1例有大象,而且明显是野象,因为它和其他野生动物在一起。刻画人类活动的场面也非常丰富,既有和平场景也有战争场景,但没有一个出现了马和大象。在战争场景中,披着羽毛的战士步行或乘船,拿着矛、棍和盾。有些场面是写实风格,但还有许多是极为矫饰的风格,导致图案变得华丽而几乎难以解读。因此,在有关青铜鼓的早期研究中,人们研究了大量作品,发现描绘战争的场景中完全没有出现马和大象。这证实了我的观点,即战象在东南亚开始出现是在进行印度化的王国兴起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