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茫茫血海(2)
为了计划下一步行动,秘密政治团体在亨利·霍兰位于肯辛顿的宅邸会面。宅子由伊尼戈·琼斯建造,屋内至少悬挂着五幅极其昂贵的莫特莱克产的挂毯,还摆设着其他艺术品:亨利·霍兰经常在这座别致的宅邸举行家庭聚会。与会者有霍兰从事私掠生意的哥哥沃里克,还有他们俩那正在从军的、阴郁的表弟埃塞克斯,以及他们三人共同的表妹,可爱的露西·卡莱尔。据说,斯特拉福德去世后,露西·卡莱尔又收服了一个新的崇拜者皮姆,变成了清教徒的“女圣徒”。甚至有人看见她在聆听布道时记笔记。不过,她仍然与王后保持着亲密关系。
露西是一个间谍,至于她站在哪一方,还有待观察。
另一方面,霍兰肯定不再是王室宠臣了。在短期议会解散后,他投奔了哥哥的阵营。他的大部分收入依靠国王赠予的津贴和俸禄,现在收入岌岌可危,至少在秘密政治团体按计划剥夺查理的任命权之前是如此。其他人也算过账,查理再也没有能力封赏有权势的仆人们了,比如露西的弟弟诺森伯兰。当然,将霍兰转变立场的原因全都归结为金钱,并不公平。按他自己的说法,他从“骨子里”反对天主教。爱尔兰叛乱给了他最后的动力,将他推向了叛军最残酷的对手——秘密政治团体。
议会计划用抗辩性质的文件——抗辩书来攻击国王,这就是后来所知的《大抗议书》,上面列出了200项针对个人“治理失当”的控告,意欲表明宗教、自由和法律相互缠绕在一起,故此,他们必须联合起来反对天主教企图破坏新教的阴谋。这个假想中的狡诈的“策划人和鼓吹者”包括英国国教的主教,“还有那些崇尚虚礼和迷信的堕落神职人员”。一旦下院通过,《大抗议书》就会印刷发行,如此一来,秘密政治团体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带着早已安排好的节目立即动员受到极大惊吓的英格兰民族。这些节目包括:将主教和天主教徒逐出上院;对英格兰教会进行大规模的加尔文宗改革;只任用经议会认可的王室顾问。
亨丽埃塔·玛丽亚丝毫不知道爱尔兰叛乱对她意味着什么。11月,已经有人点名她有煽动爱尔兰叛乱的嫌疑,要对新教移民的死负责。她很清楚这些罪名会被用来对付她的丈夫。考虑到家人的安危,短期内她最好将男性继承人——威尔士亲王和约克公爵詹姆士——偷偷送出国。为此,她将儿子们从里士满宫带到8英里外萨里的奥特兰兹宫。秘密政治团体立即派霍兰通知她把孩子们送回家庭教师身边。
霍兰将秘密政治团体的命令粉饰得冠冕堂皇:他们担心王子们不上课,教育会受影响。亨丽埃塔·玛丽亚按照他们的要求让儿子们回到了家庭教师身边,但她送儿子们出国的企图,很快受到了惩罚。两位王子离开奥特兰兹宫时,她的告解神父——她的精神向导和良师——被带走了,接受“涉嫌”爱尔兰叛乱的讯问,并被控告企图教唆威尔士亲王改宗。随后,神父拒绝向新教《圣经》起誓,于是被囚入伦敦塔。失去这位神父,对王后个人而言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与此同时,她曾将保护普通天主教徒视为己任,但是他们的命运却越来越令她担忧。议会发布了一项公告,要求所有天主教徒向议会报到,天主教徒猜想,自己随后会像1290年的犹太人那样被驱逐,至少会被剥夺财产。
好在,查理写信告知王后,他已经在从苏格兰回伦敦的路上了。他11月4日离开爱丁堡,一路骑行经过北英格兰各镇,街道两旁布满鲜花,群众夹道欢呼,这些都在提醒他:秘密政治团体只代表了国家的一部分人。查理和亨丽埃塔·玛丽亚在共同运作一个在英格兰曾行之有效的策略:国王声势浩大地进入伦敦,博得人民的爱戴。这一策略曾在都铎王朝面临来自不满臣民的威胁时,获得了成功。王室的反击即将开始。
11月22日,距离查理回到伦敦还有几天,关于《大抗议书》的讨论就已在下院开始。《大抗议书》遭到了强烈反对。议员们抱怨说,查理已经回应了那么多的不满,现在却要用“一大堆针对他人的指责和他本人改革措施的指责”来欢迎他从爱丁堡回家,这种做法“不合时宜”。凌晨2点,当大多数下院议员还在睡梦中时,《大抗议书》就仅以11票通过了。当天早上晚些时候,就是否要出版《大抗议书》,又爆发了一场冲突。这次是公然滋事。一位议员反感地说:“我做梦都没想到我们会欺上瞒下,用第三人称谈论国王。”最后,下院临时决定以手稿而非印刷品形式公布《大抗议书》。
11月24日,查理抵达伦敦城外的西奥波尔斯。亨丽埃塔·玛丽亚组织了一场盛大的欢迎会,忠心的贵族和他们年长的儿子排成了一列壮观的欢迎队伍。第二天,他们全体陪同国王进入伦敦。在距城门4英里的地方,市长和高级市政官以及600位有地位的市民,盛装骑马,迎候查理。
市长把城门钥匙呈给查理,查理发表了演讲。他将今年早些时候的暴乱归咎于“卑鄙无耻”,并发誓捍卫新教信仰。随后,他和王子们骑马进城。
教堂的钟声响起,喷泉涌出红酒,查理“所到之处人们无不称颂恭迎”。他致以“挥手和问候”,人群爆发出“此起彼伏的欢呼声”。高级市政官们在伦敦市政厅准备了宴席,随后,国王和王后在火把的照耀下进入白厅,群众山呼迎接。在王宫旁古老的斜坡庭院里,上百名全副武装的骑兵恭候查理,他们的铠甲在烛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当国王进门时,骑兵们齐声高呼“上帝保佑吾王查理”。
同一天,埃塞克斯作为南方军总司令的任命被撤销,同时,霍兰作为特伦特北部军司令的任命也作废了。查理当初擢升他们担任这些职务,是希望赢得他们的善意。但是现在,他不再想去争取和收买秘密政治团体的支持了。国王的下一步是争夺派往爱尔兰英军的控制权。
根据在爱丁堡签订的和约,英格兰军队被解散了。按理说,重组这支军队对抗爱尔兰本来是相对简单的事情。然而,士兵们把秘密政治团体视作叛徒,所以,秘密政治团体更想组建一支贫民构成的军队,也就是征兵——由他们亲自挑选的军官统领。为此,他们首先需要通过征兵法案。查理决定动员议会中的保王党阻止他们。
多亏主教们出席,保王党在上院占了多数,然而,在下院,秘密政治团体凭借恐吓取得多数席位:暴徒阻止了温和派出席下院议会。查理必须把温和派请回来。为此,12月12日,查理发布公告传召“议会两院所有成员”遵照王令,最迟不得晚于1642年1月12日当天返回威斯敏斯特。如果温和派必须奉命出席,皮姆所宣称的代表人民的主张到时候就会露出马脚。他对权力的诉求已经为自己赢得了具有讽刺意味的绰号“国王皮姆”。是时候结束皮姆的统治了。
可惜,距1月12日还有一个月。
城里的激进派还在赶印大批小册子,小册子里充斥着来自爱尔兰的传闻,婴儿被长矛刺死,新教徒被烧死在家中。不识字的人从新教徒讲坛听到了相同的故事。清教牧师们常常夸大受害人数,甚至称受害人数超过爱尔兰新教徒总数。皮姆提交的《大抗议书》描述了一个被反宗教改革势力收买和控制的英格兰,现在他们将这份文件印刷出版,四处传发,造成了伦敦城的恐慌,恐慌随后蔓延到伦敦以外的地区。在约克,未来的议会法官托马斯·费尔法克斯爵士写信给他在威斯敏斯特的父亲,描述他生活在天主教徒的恐惧中,约克郡的所有人家都暗藏着这些天主教徒,因此,托马斯·费尔法克斯准备利用圣诞季,趁这个“欢乐祥和、忧虑散去”的时刻,袭击毫无防备的平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