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法小说
小说的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写法有什么不同?
2个回答2024-01-11 00:06
取决于主人公是用“”这个人称代词还是直接用名字作为人称代词
例如 1.刚一醒来,就觉得头好疼,像被谁打晕了一样。
此为第一人称
2.刚一醒来,小明就觉得头好疼,像被谁打晕了一样。
此为第三人称
区别在于 第一人称能更细致的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描绘其内心想法,代入感较强。
而第三人称描写更真实,从旁边者的角度给予人不同的感受。
例如 1.刚一醒来,就觉得头好疼,像被谁打晕了一样。
此为第一人称
2.刚一醒来,小明就觉得头好疼,像被谁打晕了一样。
此为第三人称
区别在于 第一人称能更细致的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描绘其内心想法,代入感较强。
而第三人称描写更真实,从旁边者的角度给予人不同的感受。
三更正确读法
1个回答2023-11-20 17:13
三更正确读法为sān gēng。
1、三更简介。
三更又名子时,古代时间名词。古代一昼夜分十二时辰或一百刻,其中完全属于夜晚的有四十刻,每十刻一段,连同首尾共五个节点,称为五更。
把晚上戌初一刻作为一更,亥初三刻作为二更,子时整作为三更,丑正二刻为四更,寅正四刻为五更。三更就是半夜,而三更天则是三更附近,也就是在当天的23:00到第二天1:00。
2、古代计时工具简介。
古代用漏壶计时。漏壶分播水壶和受水壶两部。播水壶分二至四层,均有小孔,可滴水,最后流入受水壶,受水壶里有立箭,箭上刻分100刻,箭随蓄水逐渐上升,露出刻数,以显示时间。
而一昼夜24小时为100刻,即相当于现在的1440分钟。可见每刻相当于现在的14.4分钟。所以“午时三刻”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1时43.2分。
古代计时标准:
1、十时辰制。
十进制是自然而然的选择,因此早期的历法、时间才用了十进制。阴阳五行历,属于十月太阳历;十时辰制,则是时间的十进制划分。在十时辰的使用早期,选择了若干关键性的自然现象、生物反射、生活习惯作为时间的节点,帮助人们认知时间。
到后来,才逐渐转变为使用数字、或天干等代码来表述。
2、百刻制。
百刻制是十时辰制的进一步划分,即把十时辰进一步划分成均衡的一百刻。百刻制可能起源于商代,有出土的汉代日晷,盘面上的刻度为一百刻中可能用到的69刻。
另一方面,人们对时间测量精度的要求及百刻制的提出,推动了铜壶滴漏的产生(百等分圆周,对于手工制作,难度不小)。汉时曾把它改造为百二十刻,南朝梁改为九十六刻、一百零八刻,明末欧洲天文学理论传入再次提出九十六刻制。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