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 第一卷 总论
一部承载着“友好”、恬淡和对立等不同内容的中日古代关系史,给近代前夜日本传统的中国观留下了什么“思想遗产”?鸦片战争的炮声惊醒东亚的太平梦后,日本的中国观怎样从“文化遥想”变成了“现实殷鉴”?甲午战争后,日本的蔑视型中国观如何形成和固化?二战以后,日本的中国观又经历了怎样的演变?以史为证,知古方可达今。历史这面镜子,既可认知对手,也可检点自身。 本卷依据后五卷展开的基本实证资料,从日本、中国和世界的共时性三维约束环境的视角出发,历时性地考察了日本近代以来中国观的演变,分析了其不同时期中国观的内容和特点,探讨了其中国观的变化规律及其本质。
已完结社会科学
常识
《常识》鼓舞了民众参军战斗的热情,普及了共和制的基本理念,坚定了民众脱离殖民统治、建立美利坚合众国的信心,成为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的关键著作。《常识》还成为了哺育人类自由思想的经典,为整个人类迈向自由的历史,做出了极为特殊的贡献。其后的美国《独立宣言》,法国《人权宣言》,都从潘恩的《常识》中获得了思想营养。
已完结社会科学
社交要读心理学大全集
《社交要读心理学大全集(金版)》包括了人际关系与心理、社交中的心理效应与定律、社交中的心理应对(一)——社交障碍的自我调节、社交中的心理应对(二)——体察人心、了解交际对象、社交中的心理应对(三)——如何让自己受人欢迎、社交中的心理应对(四)——巧妙化解社交中的难题、社交口才与心理、社交形象与心理、社交礼仪与心理……等等,内容丰富。
已完结社会科学
温和的强硬派:刘邦
著名历史学家约瑟·汤因比说:“人类历*有远见、对后世影响*的两位政治人物,一位是开创罗马帝国的恺撒,另一位便是创建大汉文明的汉太祖刘邦。恺撒未能目睹罗马帝国的建立以及文明的兴起,便不幸遇刺身亡,而刘邦却亲手缔造了一个昌盛的时期,并以其极富远见的领导才能,为人类历史开创了新纪元!” 刘邦历来是中国历史上颇有争议的人物。褒扬者对其极尽赞美之能事,称他坚忍克己、宽容仁慈、遇事冷静,麾下人才济济,除了汤因比,*也对刘邦有极高评价,称他“是封建皇帝里边厉害的一个”,是“‘豁达大度,从谏如流’的英雄人物”。与此同时,贬低者也不乏其人,例如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在路过楚汉战争的广武山时,便曾发出“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之叹,一般认为是表达对刘邦的轻蔑;到了《厚黑学》风靡一时,刘邦二字简直成了人品低劣的代名词。 真实的刘邦究竟是什么样子?一代开国之君,为何成为阮籍口中的“竖子”?是什么导致对他的评价如此两极分化?本书以轻松戏谑的文笔,借古讽今,再现了当年那个既温和又强硬,既流氓又圣人的刘邦。
已完结社会科学
英帝国史.第三卷,英帝国的发展
本书是国内学界第一部多卷本的英帝国史之第一卷。本卷主要研究大英帝国的肇始阶段,即都铎时期英国的海外殖民活动,相当于大英帝国前史,包含着对英国早期殖民思想、民族国 家与大英帝国的关系、重商主义国策、新君主制和民间力量在殖民活动中的作用、从民族国家走向帝国的道路等一系列问题的思考。
已完结社会科学
姐妹们与陌生人:上海棉纱厂女工:1919~1949
《姐妹们与陌生人:上海棉纱厂女工1919-1949》以1919—1949年上海纱厂(华商纱厂和外商纱厂)女工为研究对象,把女工放到上海经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下,探讨纱厂女工的生活状况、工作情形及30年间女工参与劳工运动的发展和转变情况。《姐妹们与陌生人:上海棉纱厂女工1919-1949》是妇女史、劳工史、社会史、口述史的综合研究成果,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术界关于中国劳工史研究的代表性著作。
已完结社会科学
工开万物:十七世纪中国的知识与技术
本书以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等著作为切入点,通过发掘和探究这些文本内容的知识脉络,重新审视中国科学思想的发展史,揭示文人以书面文字记录工艺技术的目的所在,这一做法在中国知识传统中的角色及其影响。作者条分缕析地展开了宋应星私人生活和文化生活的不同层面,逐一勾勒了那些促其将实践知识转化为书面知识的诸多因素。作者也考察了宋应星如何获取、评估以及最终如何表述这些知识,同时阐发十七世纪中国学者们在探究自然和文化时求理、求真、求信的方式和方法。作者还对宋应星的成果与其他中国哲人、文人著作进行纵向与横向比较,并从中得出结论:宋应星对知识与技术的探究方式虽游离于当时知识界的话语主流,却并非中国知识生成传统中的特例,而是与其他学者的著作有一脉相承的思想渊源。这些著作以一种特有的、不同于西方的知识认知方式,让工艺技术知识登临学术与哲学的大雅之堂,成为学术探索中一个获得认可的领域。全书提供了中国千年学术历史的概观,阐释了技术和工艺在中国文化中担当的角色。在作者看来,技术与工艺知识是中国古老文明史中一个组成部分,它曾经为工业革命时代欧洲的技术发展输送了不可小觑的影响。
已完结社会科学
君子之学――养成圣贤的教育传统
在世界文明古国中,唯有中国的文化悠久而绵延、源远而流长、古老而常新,重视教育是其内在的文化动力。古代中国创造了自成系统的官学、私学以及书院等教育机构和制度;确立了被誉为“世界第五大发明”的科举制;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从孔子开始,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大多是教育家,有教无类,诲人不倦,体现了自觉而觉人,己欲立而立人的仁爱精神。教育既是成人之道,更是治民之道,富之而后教之,使之成为君子。
已完结社会科学
造物之美
此书形成于周华诚等人于日本寻访匠人匠心之旅,记录了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所涉及者,大至著名企业松下公司,小至京都的一家点心店;既有工匠精神的典范——日、德制造,也有国内绵延不绝、坚守匠心的守艺之人。更兼作者文笔优美,行文流畅,富于诗意,阅读此书,如同踏上一次追求造物之美的旅程,使人感悟到用心生活之意义。
已完结社会科学
大手笔是训练出来的
本书是一部体例完整,内容丰富、有着鲜明特色的公文写作训练指导手册,针对当前秘书行 业的发展现状,从高层到低层,从书面写作到网络写作,层层深入、循序渐进地讲解了公文 写作的方式、方法,以及各级各类公文写作的格式、技巧。既有众多方法解析,也有大量范 例参考,引导广大文秘工作者进行“实战演练”,夯实写作基础, 实现从“烂笔头”到“大手 笔”的飞跃。
已完结社会科学
跑到最后是飞翔
14位成功人士的跑步生活,14个不同心境的跑步故事。有人跑过茫茫雪原,有人跑过荒凉戈壁,有人跑过茂密森林;有人跑过20公里,有人跑过40公里,有人跑过600公里;他们中有人因为跑步治愈了抑郁症,有人从跑步开始拓展了更多可能的生活方式,有人通过跑步将原以为的不可能变为可能……
已完结社会科学
外国史学理论与史学史新论
《外国史学理论与史学史新论》由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原祖杰教授和吕和应副教授主编,收录了2016年四川大学史学史与史学理论前沿论坛优秀论文12篇,主要涉及从古希腊到20世纪西方史学各个阶段的发展研究情况,整本论文集全面反映了国内西方史学史研究的近期新成果。
已完结社会科学
龟藏
这是一本以甲骨文为中心,进而解读中国传统文化的“浅学术大众普及读本”。
已完结社会科学
门清大清
历史从来都是严肃的,但历史上的人和事不应该失去其本有的灵动和鲜活。努尔哈赤的“七大恨”、“福晋”的来源、清代宫廷后妃制度、康熙为何六下江南、神秘的“血滴子”、乾隆皇帝的生母是谁,光绪的死因……《门清大清》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以客观理性的立场,对爱新觉罗氏祖制家规、坊间传闻、家长里短等诸多问题展开深入系统的探究和梳理,内容生动有趣、包罗万象,涉及大清王朝政治、经济、文化、体制等方方面面,呈现给读者一个鲜活、生动、立体的大清王朝。
已完结社会科学
天才第一步:用正确的方法挖掘孩子的潜能
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教育不好孩子的父母。
已完结社会科学
南京大屠杀史料集第三十三册 日军官兵回忆
《南京大屠杀史料集》是一项大型学术工程,史料的搜集、整理及英、日、德、意、俄等文献的翻译和编辑出版,是十分复杂艰巨的工作,因而只能分批陆续出版。相近的史料内容,安排在不同卷次先后出版,也是迫不得已的,敬请读者原谅。我们希望这套史料集能为海内外广大的历史研究者和众多读者提供尽可能多的、内容丰富全面的历史资料。但是,由于材料来源广泛,有加害方、受害方、第三方的亲身经历、亲见亲闻材料,也有回忆材料、各种档案文献材料、报刊材料等,其对南京大屠杀的记述有不一致的地方,甚至受记述者立场、观察角度或认识上的局限,记述有矛盾之处,也有一些错误的或不正确的观点,这并不奇怪。对这么一件震惊世界的大惨案,声音不可能完全一致。保存史料原貌。是历史工作者应具有的职业道德和学术规范。因此,我们对史料均照原样收录,不加任何更动,提供给历史研究者,由他们在使用时加以考辨、解析,得出符合历史事实的科学结论。[
已完结社会科学
互联网思维
《领导干部思维方法研究丛书 互联网思维》始终紧扣领导人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及十八大以来党的执政治国实践,科学归纳和深度解读其中关于互联网思维方法的具体阐述和创新表达,考察其在我们党治国理政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实践价值。《领导干部思维方法研究丛书 互联网思维》注重强调政治性、学术性与可读性的统一,广泛吸收借鉴国内该研究领域新成果和观点,体现了一定的前瞻性、创新性和实践特征,有助于广大干部裙众深入理解和体会互联网思维方法,更好地推进广大干部裙众的认知认同,更好地把握顶层设计蓝图,更好地推进“四个全面”的贯彻落实。
已完结社会科学
大国游戏II 花开花落
【内容简介】 本套书从历史文化和地缘政治的角度分析了世界主要国家美国、俄罗斯、日本及德国、英国、法国和我们周边国家日本、印度、韩国及朝鲜等的政治经济形势及其国家战略,以及这些因素对我们国家的影响,由此提出了我们的应对之策。作者在书中成功地预警了世界金融危机,对我们的应对策略提出了建议,这些建议有些被政府所采用。 花开花落篇是《大国游戏》系列的第二卷。自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以来,我们目睹了美国政治的更迭,日本重心的动摇,眼看着北方电信、摩托罗拉的衰落,华为、比亚迪的崛起。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国内矛盾的进一步发酵,一些不健康的因素,例如房地产,到了必须扭转根本格局的地步;我们还看到了哥本哈根会议,看到了欧洲的困境,看到了谷歌事件。在这样一个多事之秋,本卷内容将带读者纵观世界科技、经济、社会政策30年来的轮回转型,从欧美到亚洲这一全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全新挑战,新的大国游戏将掀起一个全面改革的大高潮。
已完结社会科学
飞跃5000年
这28个有助于改变世界的观念,美国的国父们几乎没有发明它们中的任何一个,但是他们发现了它们。这些观念并不是一次性汇聚在一起的,自詹姆斯敦之后,人们用了180年的时间,才把这些的想法汇聚在一起,所以,才有了真正持久的自由的诞生。 本书作者深谙美国国父们的言行,洞察政治和英美宪法的本源。他将美国的立国根基与西方的历史与文明相关联,尤其展现了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的法律与自由传统对美国宪法的影响。本书考察的是美国宪政何以形成的历史,同时也帮其他地方的人们思考各自宪政路径提供有力参考。他们设计了一艘即使在狂怒的风暴中也经得起颠簸的船。
已完结社会科学
厚黑用人学
全书融领导驾驭人际关系“厚”、“黑”于一炉,集管人、用人的智慧、谋略、兵法、技巧于一体。剖析了领导厚黑的理论与实践,对于身为悟透厚黑之道,活用厚黑之术,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指导性和可劋作性。
已完结社会科学
大象与国王
大象庞大而庄严,从王权诞生之日起就是国王无法抗拒的尊贵象征。各个早期文明已存在驯养大象的现象,如埃及、亚述、美索不达米亚、中国,以及印度河流域。在这些地方,大象的主要用途是王室祭品和狩猎对象。然而,托马斯·特劳特曼在南亚次大陆发现了特殊的用象制度,这一制度保护了它们的栖息地和种群数量:那就是战象。 以恒河流域为起点,战象的足迹逐渐遍布南亚,同时向西传播至波斯、叙利亚、埃及、迦太基、希腊和罗马,向东传播至中南半岛、爪哇岛和印度尼西亚的其他地区。托马斯·特劳特曼追溯了战象的缘起、传播路径和文化遗存,描绘了一幅跨越了3000年的文化图景。 为了维持这个独特的制度,国王必须保护野生大象免受猎人的觊觎,也要保护大象栖息的森林不被砍伐,还要维护与森林民族的关系。因此,国王与大象的关系,实际上是国王、大象、森林和森林民族之间的四角关系——这是一个丰富且复杂的关系网。所有这一切,构成了我们所谓的文明。
连载中社会科学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
傅雷年轻时受聘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担任美术史教习,本书是在他的讲稿的基础上进行修订、补充。书中介绍了近二十位艺术大师及其名作,始于乔托,经多那太罗、波提切利,文艺复兴的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至贝尔尼尼、伦勃朗、鲁本斯、委拉斯开兹、普桑、格勒兹、雷诺兹与庚斯勃罗,终于十九世纪浪漫派风景画家杜佩雷、卢梭、柯罗等人,同时将文学、音乐、哲学、社会融进艺术作品的讲解,深入简出。本书配有近百幅精美图片,帮助读者领略世界美术作品精华。
已完结社会科学
十八世纪中国社会
中国近三百年的历史,18世纪相对来说不太受重视,学者们更关注的是19世纪的变革和20世纪的革命。另外学者们对18世纪中国社会的总体评价也不高,认为这是个腐败奢靡、文化停滞的时期。而这本由两位美国女学者撰写的著作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她们认为“18世纪在中国近代早期是*有活力的一个时期”。《十八世纪中国社会》的核心观点强调,18世纪中国社会的活力体现在向边远地区大量移民,对外贸易成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商品化、城市化以及社会和物质流动的加强有助于松动原来固定的社会地位,并使社会分层更加多元化”。另外这一时期学术上的成就为中国近代的各门学术奠定了基础,商人的往来活动以及他们扶植培育的城市文化也有助于清帝国的统一和整合。 《十八世纪中国社会》是部概览性的史学著作,作者以史学的分析论说为主要著述方法,同时吸纳了社会学重视结构变化和人类学关注文明片段的研究手段,使得《十八世纪中国社会》读来既有得知历史事实的畅然,又有洞悉深层奥秘的明快。
已完结社会科学
古代中国的动物与灵异
本书对战国两汉文献做了细致解读,考察古代中国关于动物的文化观念,分析动物观与人类自我认识的联系,探讨动物世界在圣贤概念和社会政治权力概念中所扮演的角色。作者指出古代中国对人在诸多物种乃至天地间地位的认识深受动物观的影响,并就这种影响展开具体阐述。作者认为,古代中国的世界观并未执意为动物、人类和鬼神等其他生灵勾画清晰的类别界线或本体界线,而是把动物界安放在有机整体和诸多物种的相互关系中。整体中的生灵万类,既有自然的一面,又有文化的一面;彼此关系的特点,在于互相影响,互相依赖,浑然一体。
已完结社会科学
新文化的位置——“五四”文学与思想论集
对“五四”新文化的认知,大概也可借鉴这样的方法,在新文化与其前后四旁的关系中来探测其位置。这本小书或多或少地可以看作一位在那段历史中漫游的旅人,为了不让自己迷路而努力求索的行迹的记录。本书旨在以一系列个案研究的形式,回到思想激荡的“五四”历史现场,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固化的“五四”叙事和想象,深入“五四”内部不同的话语、观念和潮流的缝隙中,在辨析它们的各自脉络和理路以及相互间的复杂关系的同时,激活被单一的“五四”叙事板结化的历史能量,重新体认“五四”为现代中国奠定价值地基的意义。
已完结社会科学
如何渡过人生长河
这是一部通过改变小思想,然后成就大人生的心理自助类的价值之作。本书意在帮助困惑和迷茫的人们感知世界、认清自我、发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树立目标、寻找方法、积极努力的追逐人生的成功,并把幸福牢牢抓在自己手里,而在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的同时,又能与他人及世界和平共处,这将是人生*的价值。本书希望借助朴实无华的文字,呈现自然生命的真实,帮助人们认知和达成天人合一的人生理想。也希望用辩证的哲学思维,阐述天地人道与践行,帮助人们认知和达成知行合一的人生境界。还希望用诗情画意的语境,描写无处不在的生活之美,帮助人们认知和达成情景合一的人生追求。
已完结社会科学
皇帝和祖宗:华南的国家与宗族
【内容简介】 本书所要回答和解决的问题是:朝廷的法典条文,民间的礼仪习欲,者者如何交织在一起,指导着“华南”这个有意识的、历时数百年的地域建构进程?本书显示:历史王朝都致力于华南的政治整合,要培养出敬畏官府、纳粮当差、安分守己的良民。这套语言有两个互相发明的关键词:“皇帝”、“宗族”。它们渗透到一切礼节、身份、地位、财产权、商业习惯、社会流动、社区构建之中。华南与王朝中央之间的正统纽带,不仅建立于里甲与祀典之上,也建立在“宗教”这套语言之上。
已完结社会科学
罗马与中国:比较视野下的古代世界帝国
本书是一本关于早期中国与古罗马帝国比较研究的论集,收录了七位不同作者撰写的专论,其中的五篇为提交给斯坦福大学2005年名为“帝国研究:比较视野下的古代中国与地中海文明史”国际会议的论文。各论内容涉及政治、法律、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等多个向度,提供了重新观察、审视和反思中西方中古历史的新视角与新方法。
已完结社会科学
你们中国好有趣:一个德国人的中国印象
2008年他次来到中国,从此他就无法忘记这个国家。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走遍了中国,并记录下了他的旅行点滴,其中一部分已经通过YouTube视频发布。现在,通过写作“印象中国 - 一个德国旅行者的观察”一书,他以文字的形式为读者们呈现印象浩海中的一部分。
已完结社会科学
外国文学经典中的人生智慧
人生与时代都不能没有文学,更不能没有文学经典。经典的魅力,一方面是思想与精神,即作用于日常心灵的人生智慧的向度;另一方面是审美,即贡献于人类艺术发展成就的向度。世界很多国家都重视阅读经典,作为有着古老文明并在今天大踏步地走向现代化进程的中国,更是如此。本书以数部外国文学经典作品入手,分析作品主人公的人生轨迹,梳理总结从中可以得出的各种人生经验和教训,深入浅出,非常生动,既很好地介绍了文学经典作品的情节梗概和艺术特色,又帮助读者学习了思考人生的实用思路。
已完结社会科学